
- 新的黄金地段公共住房模式
- 这些地区的预购组屋(BTO)最低居住年限为 10 年,是现有典型项目的两倍
- 将为购买这些组屋的买家提供额外补贴;那些出售BTO的人将需要按转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偿还建屋发展局(HDB)
- 这些单位的转售买家标准将比典型转售单位更严格
当局周三(10月27日)表示,未来黄金地段的BTO买家将面临更长的最低居住年限(MOP),即 10 年,这是新模式的一部分,为让各阶国人都有机会和能力入住地点优越的组屋。
这个 10 年的最低居住年限,是指屋主在公开市场售卖所购买的组屋前,必须在其中居住的年限。此年限是目前BTO项目年限的两倍。
在新的模式下,购买这些组屋单位还将获得额外补贴,但最终出售单位的屋主必须按照转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偿还给HDB。
此制度的实施距离政府首次宣布在南部濒水黄金地段将建数千组屋单位已超过两年之久,这一黄金地段需要一种新的公共住房模式。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ND)部长李智陞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如果完全听任转售市场的力量,这些黄金地段将变得昂贵而排外,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
李部长说:“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在发生这种情况……但我们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在新加坡。”
政府在经过 10 个月的公众参与后,出台了对新的黄金地段组屋模式(Prime Location Public Housing model,简称PLH)一系列更严格的规定。
此模式只在未来项目中实行—首个项目将在 11 月的梧槽BTO销售活动上启动。
补贴回收
由于这些黄金地段的组屋“自然会拥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因此,这些组屋的定价将在目前所有BTO的基础上提供额外补贴。
HDB和MND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这将使许多新加坡人能够负担得起房价。”
不过,这类屋主日后出售组屋时,将按转售价的一定比例付给HDB,以便当局能够“公平地回收这些额外津贴”。
李部长表示,这将解决额外补贴导致“过度暴利”的担忧,以及这对新加坡其他地区的BTO买家是否公平的问题。
MND在回应提问时表示:“补贴回收率将反映推出时提供的额外补贴的程度,无论未来何时转售,此补贴回收率都将适用”。
更多细节将在 11 月的BTO项目推出时公布,但李部长补充称,未来可能会根据市场状况和所需补贴调整其他项目的比例。
降低优先计划的配额
在黄金地段购买BTO的资格标准将与在其他地方购买BTO的资格标准相同。
但已婚子女优先计划的分配配额将会减少。
目前,该计划为那些想要与父母或孩子住在一起或住在他们附近的人留出 30 %的BTO单元。
今后,PLH项目的配额将根据其所在地进行调整。
10年最低居住年限(MOP)
PLH组屋屋主在转售组屋前需要完成 10 年MOP之后才能将此单位在公开市场出售或投资私宅。
另外,屋主不得在任何时候出租整个单位,尽管已经过了 10 年的MOP。屋主只可以出租多余房间。
无论是从HDB购买BTO的买家,或是之后购买转售单元的买家都需要遵守这些条例。
李部长说:“这些政策有助加强公共房屋自住的意愿,并可遏止投机性需求和压低转售价格。”
他补充说,当局将逐案审查那些真正面临情有可原的上诉。
购买转售组屋的规定更加严格
此外,这些单位的转售只限于符合购买BTO组屋单位资格条件的人士。
这些条件包括达到家庭收入上限(目前规定为 1.4 万新元),以及成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核心成员,如已婚夫妇。
李部长说:“如果没有这些限制,这些黄金地段的组屋转售价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超出许多新加坡人的承受能力。
“因此,我们将至少在一半的 99 年产权内保持转售限制,之后再考虑是否重新评估它们。”
黄金地段
新闻稿称,PLH模式将适用于黄金和中心地段的选定公共房屋项目,例如市中心和周边地区,包括南部濒水区。
在PLH模式下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将在梧槽的一个地点。
该项目位于吉兰丹路和卫德路沿线,将有 960 套三房室和四房室组屋,以及 40 套两房室租赁组屋,这些组屋将合并在同一组屋区。
MND在回应提问时提到,每年HDB至少启动一个PLH项目,不过每年的具体数字和它们在新组屋供应总量中所占比例可能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场地可用性等因素。
“买家愿买,卖家愿卖”
当被问及当局将如何阻止BTO买家在因计入补贴回收的因素时,提高未来组屋单位的售价的问题上,MND 表示,转售市场是在“买方愿买、卖方愿卖的基础上”运作的,而卖方将需要有“现实的预期”。
此外,MND还提到该模式还内设了一些额外的功能,以减缓价格上涨的步伐,比如对合格的转售买家进行限制。
“那些试图在售价中计入回收补贴、希望收益最大化的卖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潜在买家更少。”
该委员会补充说,转售PLH单位的买家需要“考虑额外所有权条件的影响”,例如MOP的延长和出租整个单位的限制。
“并非一成不变”
李部长还强调,与其他政策一样,PLH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我们将根据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启动的项目的经验,继续进行评估。
“我们将在必要时作出调整,以确保该模式实现我们的目标,并符合新加坡人的需求。”
更多详情,请联系咨询:
电话: +65 9762 1726
微信: anjiasg_1
QQ: 3080573126
Telegram: sgleokwek
Whatsapp: 点击这里